Healthy Seed
【獨讀樂,不如眾讀樂(上篇)】

【獨讀樂,不如眾讀樂(上篇)】收藏

【獨讀樂,不如眾讀樂(上篇)】分享

家庭關係 | 0至12個月,1至2歲,2至3歲

大衞栩提供

【獨讀樂,不如眾讀樂(上篇)】

14.04.2018

大家年少時在中文課堂,讀過的詩詞、諺語或名句賞析,至今還記得部分內容嗎?我最難忘的,就是《梁惠王下篇》,孟子和齊宣王的對話中,一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人獨自欣賞音樂的快樂,不及與眾人一起欣賞音樂,那樣快樂。

 

古人說得沒有錯﹗我認為「共享」比「獨享」,可以得到雙重的快樂。

 

同樣道理,一個人獨自閱讀書本,從書本中尋找快樂,不如與別人一起閱讀書本,得到更多的快樂。「共讀」就是一家人一起分享一本書,從欣賞書中圖畫,把簡單的文字讀出來,到一起討論,分享彼此的感受。而「親子共讀」更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讓我與太太,跟小寶寶一起從中感到快樂,同時增加親密度,感受彼此的愛。

 

「親子共讀」可以從小寶寶出世後開始,所以「共讀」的關係可以從嬰兒床邊開始。小寶寶開始接觸這個世界,只有光線,未能辨別出什麼顏色和立體影像。在嬰兒床的圍欄內,圍上一幅幅用綿質製造的玩具書本,書本只有黑白的簡單圖案,用來刺激他們對圖案的概念。數個月後,可以換上其他有色彩,甚至有質感圖畫的綿質玩具書本作床欄。

 

在過程中,我觀察到仔仔睡醒時會呆望着玩具書本,這時候,在床邊用溫柔的聲線,簡單描述一下書中圖案的顏色和形狀。描述出來不是要仔仔去認識圖案,甚至去辨認顏色和形狀,我就是這樣讓仔仔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也讓仔仔習慣這聲線給予的親切感。雖然他不可以發出聲音作出清晰明確的回應 ,但是當他嘗試用小手摸一摸、玩一玩 書本的圖案時,這些動作已經可以叫我與太太從心底笑出來吧!

 

「親子共讀」便正式踏出第一步了。

 

在選擇圖書方面,我提議父母可從多圖少字的故事書入手,圖畫一方面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父母加以發揮,除了書中那短短幾句的文字,望著圖畫時,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每次描述不同的看法,使大家都會有新鮮感。圖書的內容最好是圍繞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例如:刷牙的習慣、去洗手間、到公園玩耍、與他人分享玩具、向長輩問安等切身事件。因為小朋友會比較容易有親身感受,所以容易代入故事當中,會感到高興。

 

作為父母也要投入其中,隨著故事內容,不同角色,作出不同表情和聲調,把故事說出來。有時候我會配合道具,例如套在手的布偶令「共讀」更有趣。在這樣愉快的環境之下,父母可以分享經驗,小朋友可以思考一下故事內容,當大家對故事有了共同的認識,親子之間便建立起平台,說出故事教訓亦會比較容易,最重要討論如何實踐。

 

仔仔三歲的時候,我曾經說過一個小豬阿寶蛀牙的故事給他聽,他十分喜愛,每晚都要我說一遍。有些時候早上起床或晚上臨睡前,我會問他當不當小豬阿寶,或還記得小豬阿寶蛀過牙嗎?他便記得刷牙的重要性,立刻自動自覺在洗手間刷牙。

 

所以,「親子共讀」對小朋友百利而無一害,更可以提升親子關係,各位父母,大家都不妨與小朋友開展這段「親子共讀」的美好時光。

 

作者簡介:

80後工作爸,育有四歲兒子一名。喜愛閱讀,喜愛寫作,尤其是寫詩,並偶爾靈感大發,放相、PO文、PO詩上Facebook呃LIKE,常自詡偽·文青為樂。自覺書店是吸收靈氣的地方,逛書店是最好的親子活動,常笑言:「『文青』是要從小培養的!」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