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一位媽媽的告白

一位媽媽的告白收藏

一位媽媽的告白分享

家庭關係 | 0至12個月,1至2歲,2至3歲,3至6歲

合作伙伴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

一位媽媽的告白

10.10.2022

已為人母四年多,切身感受到作為母親要承受何等巨大的壓力,帶着孩子走在街上,每刻都有機會被評頭品足;當然單身時都會被看見、被審視,但社會普遍對孩子較多保護意識,亦令一般人覺得要發聲保護孩子。我曾經被勸說……

 

在大寶兩歲時,那時還沒有疫情,我帶着大寶和工人姐姐到街市買餸。事前已跟大寶約定買完餸到金魚店看十分鐘金魚便回家,待師傅來家中維修冷氣機。大寶看完金魚後不願離去,要求去公園玩,我不肯,大寶便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帶工人姐姐和大寶到一個不阻人的角落,拿出零食跟大寶嘗試談判,結果失敗,大寶繼續「捵地」,我在一旁安靜等待:「我知道你好唔開心,你可以喊五分鐘就返屋企,我喺度等你唔會行開。」工人姐姐可能擔心地上骯髒,想去抱大寶,我阻止她:「Don’t worry, we wait here, baby need to learn to follow routine, you could help take bath after going home.」結果兩個大人看着一個「捵地」小孩的趣怪畫面。此時一位婆婆路過,拋了一句:「咁後生唔識教就唔好生啦。」她其實是在批評我,但她說我「後生」,令產後未完全修身的我如降甘露,對著婆婆會心微笑,她見我沒反駁,沒好氣的姍姍而去。大寶「捵」了五分鐘便累了,自己站起來,拖着我的手回家,一路還抽抽答答的狀甚可憐。這次鬧了一場,自此大寶跟去街市都非常合作跟足約定行程。

「唔識教就唔好生」?何謂「識教」?我係咪「識教」?我是不是一位稱職的媽媽?曾經我有一段質疑自己的時候。

 

活出自己的風格

生大寶時我已年過三十,有近十年心理學的臨床經驗,以為自己應付得來,卻還是諸事不順,遇到很多不能單靠個人努力便可以解決的問題,結果出現產後抑鬱,幸好及早發現,並得到各方支援後病了八個月左右便康復。雖然現在已康復了兩年多,但我並沒有覺得育兒有多輕鬆,只是在過程中發現其實做媽媽要開心,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足,否則我的人生便只有責任、責任和責任。相信孩子看見我活出一個淡而無味的人生也不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原本事事要快的我,發現「其實慢慢來會比較快」,當我容許生活有空白,會更能夠與孩子同在,身心報到,發現育兒的樂趣,而那些樂趣改造了一點點的自我,給我信心可以繼續陪伴孩子成長。

 

在職媽媽和在家媽媽的孩子同樣好

媽媽離開孩子上班有錯嗎?每天早上出門我都有點心虛。

根據哈佛大學教授Kathleen L. McGinn在2018年發表的追蹤研究指出,在職媽媽和在家媽媽的孩子在成長後各有各好,而在職媽媽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長大後有更平等的性別觀念。其實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追蹤研究得出相似結論,打破「阿媽落手湊一定係最好」的迷思;只要孩子在日間有穩定和有愛心的照顧者照顧,爸媽在工餘時間提供優質的陪伴,孩子一樣可以有快樂的童年。

 

我不是勸生,也不是勸不生。每個家庭的狀況和條件都不同,生育前認清將要面對的責任,孩子出生後勇於陪伴和面對成長的挑戰,在別人提出質疑時分辨是非,在努力中肯定自己、在困頓中尋求協助,與孩子一起成長,妳便是最好的媽媽。

 

作者簡介: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楊健恩,為半職醫管局半職私人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有十年臨床經驗,亦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對於為育兒及家庭問題所困擾的人有多一份理解及同理心,結合家庭治療的訓練,幫助她在工作中更快捷地處理問題,同時經營Facebook專頁「心理學媽」,推廣以實証方法有效育兒。 Facebook page: onbecomingmama

 

© 2022 Healthy Seed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