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家大小到戶外活動的好時機,但同樣是蚊子「出動」的季節。去年,香港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長洲爆發多宗登革熱個案,令家長們誠惶誠恐。究竟幼兒是否特別惹蚊?用橙皮和蒜頭又是否有效驅蚊?相信各位家長必定有很多疑問,以下由博施兒科專科醫生馮偉正逐一解答,提供正確的防蚊知識。
問題1:0至6歲的嬰幼兒是否特別惹蚊?
馮醫生答:新陳代謝率是其中一個吸引蚊叮的指標,嬰幼兒新陳代謝率比成年人高,呼出二氧化碳及經汗水排出尿酸、乳酸及阿摩尼亞等代謝物。蚊是靠探測這些代謝物找出「開餐」的位置。當小孩子運動和遊戲時,新陳代謝率亦會增高,排出的代謝廢物,把蚊子吸引過來,便會容易被蚊叮。
問題2:幼兒喜歡吃濃味食物是否會較易被蚊子叮?
馮醫生答:現時,沒有醫學根據證明喜歡吃濃味食物的人會容易被蚊子叮,加上人的味覺是很主觀,所以這個說法未能作實。
問題3:O型血的幼兒又是否特別惹蚊?
馮醫生答:有研究指O型血的人特別惹蚊,A型血的人相對不惹蚊,可能因為不同血型的人,身體散發出不同氣味,令蚊子有所識別有關;不過,這個原因仍有待證實。
問題4:早前,一名日本男士表示,腳上細菌較多的人會較惹蚊。該名男士指出,人的體內及皮膚有稱為「常在菌」的細菌(即經常存在人體內的細菌),當細菌種類愈多便會愈惹蚊,他更聲稱外出前用消毒濕紙巾抹腳,可以減少蚊叮次數。這是否屬實?
馮醫生答:人的皮膚佈滿細菌,初步發現身上的細菌可能與蚊叮有關,細菌種類比較少,但數量較多的人會較易被蚊叮,但沒有醫學證明身上有哪種細菌特別吸引蚊子;至於外出前用消毒濕紙巾抹腳會減少蚊叮的次數,則沒有科學根據。
問題5:坊間流傳用橙皮或蒜頭有驅蚊作用?
馮醫生答:坊間有不少天然驅蚊的方法,例如:橙皮、蒜頭、香茅、薰衣草精油,又或在醫學數據庫中記載有驅蚊作用的檸檬尤加利精油等。雖然當中含有驅蚊成份,但其濃度和持久度,始終不及含有待乙妥(DEET)的驅蚊劑,暫時亦沒有具規模的研究驗證以上天然驅蚊方法的成效。
問題6:去年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長洲爆發登革熱,家長今年家應如何防範?是否仍然要避免帶小朋友到這些地區?
馮醫生答:在香港每年都出現登革熱個案,去年在獅子山郊野公園及長洲錄得多宗登革熱個案,但由於每年的天氣情況和出現登革熱的地方有所不同,所以家長毋須刻意避免帶小朋友前往以上地方,只要密切留意相關資訊及做足預防蚊患的措施,例如:出外時穿着淺色的長袖衫褲、有需要時使用驅蚊劑及避免去叢林等便可。值得留意的是,不是所有蚊子都會叮人,只有雌性蚊子才會叮人,雄性蚊子只吸取植物的汁液。
問題7:幼兒使用含有待乙妥(DEET)成份的驅蚊劑時,要注意什麼地方?
馮醫生答:2個月以下的嬰兒要避免使用含待乙妥(DEET)成份的驅蚊劑;幼兒不適合接觸超過含10%的待乙妥(DEET)成份的驅蚊劑,家長必須防止驅蚊劑噴入嬰兒眼睛及口部,還要視乎戶外地點及小朋友的活動量,決定是否使用驅蚊劑。家長要留意使用的次數和份量,因為這些驅蚊劑一般有4至6小時效用,如逗留戶外的時間超過或接近有效時間,便需要再為幼兒使用驅蚊劑。
以上資料由博施兒科專科醫生馮偉正提供
© 2019 Healthy Seed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