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除了學校常規授課轉為在家學習,所有康樂設施和活動亦暫停,孩子長時間逗留在家,家長都為如何幫他們「放電」而頭痛。以下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梅筠介紹一些適合幼稚園學生在家進行的多元感觀活動,開心玩樂之餘,同時能全方位增強孩子的肌力、平衡感、視覺、聽覺、專注力及創作力等。
一)滾地葫蘆
孩子躺在地墊上,頭向右轉,身體跟着順時針方向翻過去,持續翻滾數圈,再反方向翻滾。開始時,家長可輕握孩子的腳踝或前臂,協助孩子翻滾。
延伸活動:翻滾時,孩子可拿著球高舉雙手或以雙膝夾着一個豆袋。
發展範疇:前庭覺、身體覺、左右和四肢動作協調。
二)旋轉木馬
家長抱着孩子坐在旋轉辦公椅上,慢慢地向順時針方向轉五圈,再向逆時針方向轉五圈,每個轉動方向維持約三十秒。
發展範疇:前庭覺、觸覺、聽覺(聆聽及理解)、身體覺。
注意:
進行前庭刺激活動時,若孩子或家長前庭覺較敏感,可能會感到暈眩或不適。可按情況調節活動的速度、幅度、時間或選擇其他活動。
三)手指摸摸,袋中尋寶
將五款不同形狀的積木放在布袋內,孩子雙手放入布袋中,不用眼看,單憑用手觸摸去找出指定形狀的積木。
延伸活動:可選擇孩子熟悉的的文具、小玩具或日用品代替積木。
發展範疇:手指觸識覺、聽覺(聆聽及理解)、對日常物品的觀察力。
四)紅綠燈
將紅色和綠色玻璃紙分別包着兩支電筒,使電筒發出紅光和綠光。關掉室內燈光,紅光和綠光隨機射在地上或牆上。紅光出現時,孩子站在原地不動;當綠光出現時,即雙腳跳往綠色光點或用手拍擊綠光。
發展範疇:視覺(凝視和跳視)、四肢協調、跳躍力、空間感、時間感、專注力。
五)桌面滾球
甲)雙方對打:
孩子和家長站在桌子的兩端,輪流用手將網球沿桌面撥向對方,盡量不失球。家長可將球推向不同方位和加旋轉力,令遊戲的變化更多。
乙)左右手對打:
孩子站在桌邊張開雙臂,左右手將網球來回一推一擋,看看可以連續來回多少次。
延伸活動:在桌上設一個小龍門,挑戰孩子將球推入龍門。
發展範疇:視覺追蹤訓練、手眼協調、空間感、時間感。
六)敲擊樂團
用新年禮物剩下的金屬、塑膠及紙製盒子、罐子作敲擊樂器。給孩子一雙筷子,讓他敲擊各款盒子罐子,創作自己的節奏及旋律,更可跟父母一起創作,組成一個敲擊樂團!
延伸活動:家長可敲出簡短的旋律,讓孩子重覆敲一次。
發展範疇:聆聽技巧、分辨聲音、聆聽記憶、專注力、節奏感、音樂感、手眼協調。
七)踏步機械人
孩子跟隨敲擊樂器的節奏,時快時慢地上落踏板。當敲擊聲停止時,孩子要即時煞停動作,靜止不動,仿如被關機的機械人。
延伸活動:可變換動作,如跑步、地塾上翻滾及加入手部動作等。
發展範疇:聆聽技巧、分辨聲音、專注力、節奏感、動作協調、肌力鍛煉。
八)新兵繩子操
將繩子的兩端固定在三十公分的高度,讓孩子在繩子下爬過。
延伸活動:嘗試跳過繩子,可以前跳、側跳或後跳,按能力調校繩子的高度。
發展範疇:手腳協調、肌力鍛煉、空間感。
九)結束前整合
孩子俯臥或維持瑜伽嬰兒式姿勢,家長用手沿着脊椎輕輕按摩孩子的背部,幫助他從強烈的感觀刺激慢慢回復至平靜狀態。
發展範疇:情緒調節、觸覺、身體覺知、放鬆緊繃的身體。
孩子進行以上每項活動不應超過兩分鐘。家長可配合孩子的狀態和環境,編選數項活動,組成一節十分鐘的訓練,每天進行二至三節。一切以安全和樂趣為先,與孩子齊齊發揮創意,豐富活動內容,享受互動的親子時間。
感謝下列機構和人士協助製作本期專題:
• 麥月曦小朋友及媽媽參與拍攝及授權刋登影片和照片
• 葉素華協助拍攝影片
• APA Physiotherapy Services借出場地進行拍攝
• 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以上資料由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陳梅筠提供
© 2022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