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或不開心時出手打人,雖然實屬常見,但家長要即時適當地處理,以免孩子變本加厲;並找出當中的因由、教導孩子抒發情緒的正確方法,以及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才可減少或避免孩子出現這種不當行為的機會。以下由慈慧幼苗資深註冊社工團隊解答有關孩子打人的問題,解開各位的疑團。
問題1:為什麼孩子打人?
社工答:年幼的孩子還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加上言語和認知能力仍在發展,所以會用最原始的打人方式去表達自己不開心、不滿和想引人注意等情緒,這是常見的情況,家長不用過份擔心。
問題2:怎樣預防孩子打人?
社工答:要預防孩子出現打人的不當行為,家長首先要了解當中的原因,建議運用「HOPE-20教兒樂家長培訓課程」中的「ABC兒童行為分析法」,透過分析孩子行為的前因(Antecedent),行為(Behavior)和後果(Consequence),以避免及減少孩子出現的不當行為。家長分析孩子打人的「前因」,例如:孩子打人前發生什麼事情觸發他的情緒,繼而出現這表現,了解「前因」便有助反思預防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的方法。
孩子打人後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容易「重蹈覆轍」,同時影響家長制止孩子打人的成效,所以家長要制定一些後果讓孩子有所承擔,例如:當孩子打人後要向對方道歉,或取消當日去公園玩樂的時間等。
問題3:孩子打人時,家長有什麼處理方法?
社工答:當孩子打人時,家長必須立即捉着孩子雙手制止,並用堅定的語氣向孩子說:「停止,不可以打人!」,然後不作理會,以行動表示不滿他的不當行為,並讓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可以。
若果孩子發脾氣,家長可安置他在一個安全和安靜的角落,任由孩子哭鬧,毋須理會他,直至安靜為止,待他承受冷待後果及情緒平伏後,給孩子一張紙巾抹眼淚,請他將紙巾扔掉在垃圾桶,讚賞他的好行為,再讓孩子向被打的人道歉,或做剛才還沒有完成的好行為便可以。年幼的孩子是透過反覆經驗過程中學習,對於家長的教導,未必能一次便做到,所以家長要有所堅持,不宜說大道理,強化做好行為便可。
問題4:怎樣教導孩子抒發情緒,以避免或減少出現打人的行為?
社工答: 孩子以打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當然是不能接受,所以家長平時要教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例如:打枕頭或大聲哭出來;喝一杯水或坐下來冷靜一下,讓自己的心情慢慢平伏下來。家長可利用繪本故事作教材,透過簡單的圖畫和故事讓孩子認識和理解情緒都是合適的方法。
如果孩子感到不開心而打人時,家長宜引導孩子嘗試用說話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向子孩說:「我知你不開心,但不可以打人,如果你不開心可以坐在一旁哭,或者直接告訴媽媽。」當孩子能夠同語言來表達自己不開心時,家長要加以讚賞和鼓勵,以強化他的正面好行為。當然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親密度是非常重要,從而令孩子的情緒平穩,減少出現打人的行為。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資深註冊社工團隊提供
© 2020 Healthy Seed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