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社會爭議不斷,孩子有機會接觸傳媒報道的畫面,甚或在街上親眼看見不同的事件,可能引發一些情緒反應,家長應如何鼓勵孩子表達這些情緒?親子溝通時,又應如何回應孩子想法呢?
6大抒發情緒方法
現場直播新聞未經剪輯播出,觀眾難免收看到粗言穢語或暴力場面,很多成人和孩子一起觀看後,都會出現不安情緒,如:驚惶、恐懼、擔心等,這些負面情緒必需恰當處理。當家長平伏自己的情緒後,便要輔助孩子作出適當的情緒疏導。
對於年幼的孩子,他們往往難於用語言表達情緒或想法,家長可透過一些方法或工具協助他們表達自己,同時連繫親子溝通。
‧ 情緒指數報告
有些家長習慣太快詢問孩子的狀態,期望孩子直接與你分享,原來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以更「意像」的動態方法表達,一來更有趣味,二來可以讓孩子熱身作分享。例如對4至5歲幼兒來說,他們的說話能力已經發展,但要直接說出感受,仍然較為困難。家長不妨每天與孩子玩「情緒指數報告」,當中分「高中低」的情緒指標(以身體作視像化的表達,高即頭部,中即心口,低即肚子),從中了解孩子的狀態。鑒於分數是主觀相對,因此,「情緒指數報告」的重點,並非確切知道孩子的情緒分數,而是增加讓家長與孩子溝通的話題途徑。過程中,家長應以開放冷靜的心態了解聆聽,例如:「你覺得而家情緒指數係低,你想唔想講多少少係點?」如果孩子不想表達,家長可回應「你似乎唔太開心,咁我陪著你啦。」「你想講的時候可以再講我知啦。」家長應避免太著急追問孩子及要求孩子開心,例如:「你做咩唔開心?」「你唔好唔開心啦,我地去食雪糕開心番。」等說話,不宜多說。鼓勵家長都可以用「情緒指數報告」這些方式,與孩子互相表達彼此的情緒狀態。另外,對應年齡較大5至6歲的幼兒,家長可選擇用「天氣報告」的方式,讓孩子以天氣狀況比喻自己的情緒狀態。
‧ 畫畫
大部份孩子都未必能用語言表達甚至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而畫畫是一種疏導情緒及自癒的方法,孩子在平靜的環境下,會不自覺地將情緒及想法投射於畫上。
當孩子畫畫時,家長不宜描述、評價或詢問過多,如:「咩黎架?」「點解你咁畫?」「個人塊面唔應該係黑色喎!」等,以免騷擾孩子全情投入或影響表達的意欲;孩子畫好後,家長只須簡單描述畫像內容,如:「你畫左一堆黑色。」如家長感受到孩子畫畫時的情緒,也可用孩子明白的情緒詞彙來描述,如:「你好大力用黑色油滿幅畫,似乎好嬲咁。」
有家長分享他的憂慮和反省,事源是他的孩子在畫紙的左邊畫了一堆很整齊的綠點,於右邊畫了不規則的黑點,家長估計孩子所畫的內容,是從電視畫面看過的防暴警察與示威者對峙的情況。家長擔心孩子有不安情緒,同時反省自己不應讓孩子看電視直播新聞。筆者則建議家長放下擔心及內疚,嘗試開放地聆聽孩子的想法,以好奇的心態去回應,如:「呢幅畫好特別,你可以分享一下嗎?」「我見到有一堆好有秩序的綠色點,又有一堆黑色,你見到咩?」如果孩子願意分享,你會更了解孩子的關注,如孩子不想分享,家長可觀察畫中的變化或他作畫時的表情變化來判斷孩子的狀態。更有些孩子會有一段時間或連續數天都畫相關內容的畫,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有自癒及過渡能力。
‧ 角色扮演
父母可與孩子玩人物玩偶遊戲說故事,由孩子主導決定玩偶的角色及故事情節。當孩子處身輕鬆的空間和心情,便容易透過玩偶流露情緒困擾。
有家長分享,孩子說故事時拿著公仔說:「打死你!」之後不斷打另一隻公仔,家長擔心和驚訝孩子模仿近日的暴力行為。筆者則建議家長擔心及驚訝之餘,不要急於管教孩子,不妨以好奇的態度聆聽孩子的想法,容讓孩子先表達情節,耐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及面部表情,家長可於適當的時機描述孩子當時的行為和情緒,如:「個公仔好用力去打另一個,好似好嬲咁。」如果孩子表情是輕鬆的,可能只是模仿打架嬉戲中,如孩子表示他是很嬲,便會讓你更了解他的情緒狀況。父母於玩偶遊戲過程中,避免太著緊要即時管教,如:「打人係唔岩架,公仔都唔可以打人!」等,否則孩子便被窒礙自然表達。當父母了解清楚孩子是有情緒困擾還是模仿暴力行為,才能對症下藥作恰當的輔導。
‧ 枕邊密語 (Pillow Talk)
近期社會不安的氛圍都會影響孩子情緒,父母可訂立固定的親子傾談時間,於舒適、輕鬆、安靜的環境與孩子溝通。家長可選擇晚上與孩子Pillow Talk,向孩子提問:「今日有什麼事情與我分享?」,父母亦可先作分享,這樣才能建立相互的關係。另外,父母避免只着重孩子說開心事,否定他們不開心的感覺,或不斷詢問孩子問題。例如:「你好似唔開心,不如你講下今日有咩開心野。」另外,家長亦可於這個時段多擁抱孩子,建立親密感及安全感。
父母留意自己的情緒
有些家長面對近日的情況,不知如何面對或回應孩子,於是選擇避免提起;試想想,若如孩子面對最親的父母都不能表達所想,他們便會失去一個很重要的溝通及教育機會,長此下去,孩子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緒,亦可能將有關行為模仿於面對不同層面的生活中,例如:模仿暴力行為,又或用粗言穢語來責備他人。因此,鼓勵家長保持溝通的空間,讓孩子於不安的氛圍中找到出口,感受到安全感。
家長引導孩子抒發情緒和表達意見時,要對孩子保持好奇心,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最重要避免加入任何批判成份,以開放的態度聆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從而了解他們的世界觀;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也要有互動,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因此,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之前,要先察覺和接受在這個社會氛圍下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父母察覺到身體出現訊息(如﹕失眠、沒有食慾、胃痛等)、情緒起伏大、對事物突然失去興趣,你便可能有需要遠離一下新聞資訊,停一停,尋找方法,讓自己先過渡情緒或尋求適切的服務協助。於這重社會氛圍下,大家都會很大壓力,於守護孩子前,我們大人也要好好愛惜自己。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KaKa)提供
【24小時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4小時熱線: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24小時熱線(中文及多種語言):2896 0000
生命熱線24小時熱線:2382 0000
明愛向晴熱線24小時熱線:18288
協青社24小時青少年服務熱線:9088 1023
利民會「即時通」24小時熱線:3512 2626
東華三院 芷若園24小時熱線:18281
【求助熱線】
突破輔導中心:2377 8511
星期一、三至五:上午9:30至中午12:30;下午2:00至晚上8:00
公眾假期停止辦工
* 輔導中心採用彈性上班時間,敬請預約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電話:2777 8899
周一至六:14:00至02:00
良心理政 心靈照顧站 安排面談熱線:9547 5781
網上登記:bit.ly/2RnUXK9
【網上傾心事】
香港聖雅各福群會 第六點
WhatsApp:5933 3711
Telegram: @hearforyou
Instagram: @sixdegreehubs
香港撒馬利亞防止自殺會網上情緒支援平台:CHAT窿
網址:http://chatpoint.org.hk
© 2019 Healthy Seed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