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家長與孩子談政治    4大建議

家長與孩子談政治    4大建議收藏

家長與孩子談政治    4大建議分享

家庭關係 | 3至6歲

合作伙伴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資深註冊社工凌婉君姑娘提供

家長與孩子談政治 4大建議

04.07.2019

近日,有關「逃犯條例」及其他政治事件的議題,引起社會很大迴響。當家長和孩子接觸相關的媒體資訊,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及立場。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資深社工凌婉君建議家長跟據以下四大重點,面對及回應孩子:

 

家長在分享前先要保持冷靜

・家長可能對事件有一定情緒反應,與子女分享事件前,請先緩和自己情緒。

 

 

鼓勵子女分享事件感受意見

・家長需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聽聽子女的情緒反應,目的是讓他們能盡情分享對事件的看法感受及有不明白的地方。

・子女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如感到害怕、悲傷及憤怒。家長可接納其情緒反應,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給予子女的足夠的安全感。

・如子女對事件的畫面及圖片有不安反應,家長不宜在家中長時間播放相關新聞畫面,如需要得到相關資訊,可選擇於個人手機上觀看,或限時接收,家長亦要留意自己有否過份沉溺追看相關新聞及影片,影響個人情緒健康。

 

 

保持客觀開放態度回應事件

・子女可能對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家長在解說時宜保持開放接納的態度,客觀地描述事實,如事件中有人做了傷害別人的行為。

・如家長真的不知如何回應事件,可直接向子女回應不知道並一起了解。

・回應內容不宜涉及任何的人身攻擊及否定子女全部的想法及情緒。

・部份家長或會帶子女到現場了解情況,希望實地教導子女。但由於現場環境仍有不穩定因素及安全考慮,故不宜帶年幼子女親身前往體驗。家長可以用不同資訊讓子女從多角度了解事件。

 

 

以行動一齊表達對事件關注

・不論任可年齡的子女,家長可與子女一齊以不同行動回應事件,目的是對事件表達關心及得到平安。

・如有宗教信仰,親子可祈禱祝福事件;又或者製作心意卡給及寫下感受,表達對事件的關注及為當時人送上心意祝福。

・家長不宜以傷害人或人身攻擊行動回應事件,以免加強子女負面情緒。

 

 

【本文獲「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授權轉載,原文:《子女想去示威?看法不同?資深社工建議家長這樣處理》凌婉君姑娘】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