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青少年甚至兒童也有可能患上。過去,兒童主要患的是一型糖尿病,但隨著兒童肥胖問題增加,兒童患上和成人類似的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也愈來愈高。根據《香港兒童糖尿病紀錄冊》的研究顯示,兒童糖尿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在2008-2017這十年間,兒童糖尿病發病率為每年每10萬兒童有4.3人患上一型糖尿病,3.4人患上二型糖尿病,相較於前十年(1997-2007) 的發病率,上升了近兩至三倍。
糖尿病的症狀
一型糖尿病的成因主要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胰島素產生細胞,導致胰島素的分泌受阻,甚致無法分泌胰島素。而二型糖尿病的成因是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或出現阻抗。兩種情況均會導致血糖不能進入細胞。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便會引發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遺傳、成長和發育中不良影響,以及生活習慣引起的過胖,特別是中央肥胖。
二型糖尿病的病徵和一型糖尿相似,患者均會出現以下症狀,包括:
1. 尿頻和多尿
患者會經常排尿,尿量增多,甚致出現夜尿症和繼發性遺尿症。
2. 極度口渴
由於頻繁排尿導致體內水份流失,患者會感到非常口渴。
3. 體重下降
雖然患者的胃口非常好,但體重不增反降。這是由於胰島素不足導致身體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從而導致脂肪和肌肉組織分解。據統計,約40%一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診時會出現急性糖尿併發症。由於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身體會分解脂肪作為能量來源,但肪肪酸代謝後會產生酮體,引致「糖尿病酮酸中毒」。這是一種危急的情況,可能導致呼吸急促、呼吸異味、視力模糊、意識障礙、昏迷甚至致命。
4. 疲勞和虛弱感
由於葡萄糖無法有效進入細胞供應能量,身體的能量供應不足,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勞和虛弱。
5. 視力模糊
高血糖水平可能會導致眼球水份流失,引起視力模糊和難以聚焦。
6. 頻繁的皮膚、口腔和尿道感染
高血糖環境有利細菌和真菌的滋生,因此患者可能較易出現皮膚感染、口腔感染或尿道感染;女孩子可能會受到會陰真菌感染的困擾。
7. 飢餓感和食慾增加
由於身體無法利用葡萄糖供應能量,患者可能會感到持續的飢餓感,食慾亦會增加。
一般來說,兒童糖尿病患者在未經診斷前的患病時間較短,因此很少會在確診時已經出現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引致的神經麻木、視力障礙(視網膜病)和小便有泡(腎病引起的蛋白尿)等症狀。
一型及二型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針對一型糖尿病,每天注射胰島素和調節飲食來維持新陳代謝是必需的護理方法。每天多次注射胰島素是一個考驗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挑戰,但現時已發展出更先進的供藥方法,例如:使用胰島素泵。胰島素泵提供預期的胰島素需求量,更可以同時透過連結葡萄糖監測設備,加強胰島素泵運作。個別胰島素泵運用即時監測系統輸送的葡萄糖讀數來計算身體需求,有助維持更穩定的血糖水平。
在治療二型糖尿病患者方面,醫生會根據病情處方口服或注射藥物,以改變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和加强內源性胰島素釋放。常用的藥物包括二甲雙胍(Metformin)和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 agonists)等。對於某些特定的單基因糖尿病,口服藥物亦可以幫助解決胰島素分泌失調的問題。
由母胎開始預防兒童患上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受到先天基因及後天生活習慣的相互影響。近年的醫學研究顯示,許多不良的環境因素可以改變人的體質,造成慢性和長期的細胞功能失調,甚至引致表觀遺傳變化,繼而導致疾病的出現。這些疾病在下一代中可能會惡性擴大,以致愈來愈多人患上二型糖尿病。
後天的環境影響可以從產前、產後、嬰兒成長,以至發育時期的高危因素所致。
產前期:包括:孕婦肥胖、妊娠期體重過度增加、妊娠糖尿病、不良飲食習慣及懷孕期抽煙等。
產後和嬰兒期:包括:剖腹產、高齡孕婦、早產、缺乏母乳餵哺、嬰兒體重快速增加、過早引入固體食物 (小於4 個月大) 、過多抗生素及吸二手煙等。
成長期:包括:攝取高糖量、缺乏運動、少食蔬菜及高纖食物、長期使用電腦、看電視和玩電子遊戲等。
2至6歲的幼年期:包括:快速增重、睡眠不足、體質變化如腸道菌群改變、脂肪組織擴大、內臟脂肪增加、胰島素抵抗、增加脂肪因子、血管變化、全身炎症反應及中央肥胖等。
預防糖尿病,應從產前管理開始,避免在胎兒時期就埋下肥胖或代謝失調的根基,這點十分重要。另外,家長也應該注意家族成員中是否有高危人士,建議密切關注子女的成長和發育,並為他們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如果有任何疑問,應立即尋求專業意見。
© 2024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