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小朋友有哪些缺乏同理心的日常例子?培養子女同理心的訓練遊戲

小朋友有哪些缺乏同理心的日常例子?培養子女同理心的訓練遊戲收藏

小朋友有哪些缺乏同理心的日常例子?培養子女同理心的訓練遊戲分享

品格管教 | 1至2歲,2至3歲,3至6歲

小朋友有哪些缺乏同理心的日常例子?培養子女同理心的訓練遊戲

08.10.2024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的行為常常反映出他們對其他人情感的理解程度。缺乏同理心的日常例子時有所見,例如:玩遊戲時不願意分享玩具,又或當朋友遇到困難時沒有表達關心。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小朋友的人際關係,也可能對他們的社交發展造成阻礙。因此,家長幫助子女培養同理心尤為重要。透過一些有趣且具教育意義的同理心訓練遊戲,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麼?同理心的日常例子與表現

同理心是一種重要的情感能力,即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不僅是對其他人感受的認知,更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真切地體會他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在日常生活中,同理心例子及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在公園看見小朋友跌倒時,會主動扶起對方,又或當看見小朋友不開心哭泣時會作安慰等。透過這些例子,可以明白同理心不僅呈現在行動上,亦可以在言語中表現出來。這樣夠讓對方感受到理解與支持,並幫助小朋友培養更深厚的人際連結。

 

小朋友缺乏同理心的原因

小朋友缺乏同理心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小朋友幼兒發展階段,認知和情感能力尚未完全成熟,令他們很難理解和體會他人的感受,不過這是一種正常的成長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亦會逐漸建立起同理心。

 

同時,過度保護也是一個常見原因。當父母過度保護小朋友,令他們較少與他人互動,可能導致小朋友的社交經驗不足,缺乏理解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機會,因此變得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明白他人的感受。

 

家庭環境的影響亦不可忽視。如果小朋友的成長環境缺乏情感支持,或是父母本身缺乏同理心,小朋友也會受到影響,難以學習如何關心和體諒他人。

 

在大多數情況下,隨著小朋友逐漸發展認知能力,只要父母有適當的引導和教育,他們會慢慢學會同情他人,成功培養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日常例子

以下是小朋友缺乏同理心的例子:

 

不分享玩具:子女會拒絕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他們只關心自己玩得開心,而忽視了他人想參與的需求;

 

對別人的傷痛無動於衷:例如:當其他小朋友跌倒或受傷,他們不會安慰或關心受傷的人,甚至繼續做自己的事情,無法理解別人此刻的痛苦;

 

取笑或嘲笑對方:有些小朋友會嘲笑其他孩子的行為或外表,他們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會傷害對方的感受;

 

忽視老師的指導:在學校活動當中,當老師提醒要進行合作,小朋友可能只專注於完成自己的部分,不想參與群體的任務;

 

對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當父母帶小朋友一起出外用餐時,小朋友可能會認為侍應上菜或倒水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會表達感謝。這種行為反映出小朋友缺乏同理心。如果小朋友能夠「換位思考」,嘗試體諒他人、培養同理心,例如:「如果我是侍應,端著燙手的湯碗上菜,我會希望對方向我表達謝意嗎?」這樣小朋友就能更容易理解對方的付出,並能更加明白服務員的處境。

 

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訓練遊戲

父母可以通過各種訓練遊戲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例如:

 

情緒卡:製作不同表情的卡片,讓小朋友猜測每個表情代表的情緒,同時可以討論當別人有這種情緒時,該如何安慰或幫助對方;

 

角色扮演:父母可以設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讓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培養他們的同理心,例如:老師、同學或服務員,讓他們從不同角度體驗他人的感受;

 

故事時間:選擇含有同理心主題的故事,讓小朋友聽完後回答問題,例如:「你覺得故事中的角色感覺如何?」、「如果你是這個角色,你會怎麼做?」引導小朋友思考別人的感受;

 

「換位思考」遊戲:讓小朋友思考「如果我是他們,我會如何應對?」例如:當看到別的小朋友受傷時,問他們:「如果自己受傷的話,會希望別人怎麼幫助?」從而培養他們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愛心小任務:每天給小朋友一個小任務,例如:「今天要向三個人說謝謝」,或「今天幫助一位同學」,讓他們以實際行動來培養同理心。

 

培養小朋友同理心 助孩子正面快樂發展

透過認識小朋友缺乏同理心的原因和日常例子,父母應該了解到如何培養小朋友的同理心。家長亦可以參考以上提及的同理心訓練遊戲,協助子女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想知道更多相關的育兒資訊,歡迎瀏覽慈慧幼苗網站,當中豐富的內容有助家長解答育兒問題。

 

參考資料:

共感共情 培養同理心孩子|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https://bit.ly/3Y1Yl13

 

培育「同理心」生活事件教案|教育局

https://bit.ly/4gHXABH

 

教導孩子建立同理心|防止虐待兒童會

https://bit.ly/3N2XRSf

 

© 2024 Healthy Seed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