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下,孩子在家上網課及提早放「暑假」,但隨着疫情逐漸回落,不同年級的學童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相信他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但要重回校園生活的正軌,有些孩子難免會感到不適應,繼而出現一連串與心理狀況有關的徵狀。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分析孩子出現的三大復課心理狀況和紓解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這段適應期,讓他們的身心都盡快適應重返校園的日子。
復課前三大心理狀況
孩子在復課後的首兩個星期,在身心方面可能會出現一些徵狀,例如睡眠質素差、沒有胃口進食、感到不開心、擔心或忟憎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正常適應環境的現象,與以下三種心理狀況有所關連,家長可以多加留意。
1. 生理時鐘偏差
在生理時鐘方面,由於孩子在過去一段時間都在家中上網課,不需要早起床去上學,所以在復課初期難免會出現「賴床」及身心疲倦等;加上孩子在家中上網課比在課室上課會較輕鬆或不專注,有些更可能會一心二用,又或需要家長陪伴,但復課後孩子要自己在課室守規矩和專心上堂,所以感到不習慣。
2. 追趕學業壓力
學業壓力方面,有些孩子會因為擔心復課後的學業而感到壓力,例如功課會否增多或是否需要考試等。而這些壓力有部份是源自家長,因為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上網課會比實體課學少了知識,所以復課後強迫孩子趕上進度,無形中加添壓力在孩子身上。
3. 擔心感染風險
有些孩子擔心回校上課後自己會否受到感染及產生很多相關的疑問,例如與其他同學在課室一起上課、需要除口罩喝水或進食等會否增加感染風險;加上有些孩子在「暑假」期間已接種疫苗,當他們上課時,可能會好奇其他同學有否接種疫苗,害怕接觸其他沒有接種疫苗的同學;又或自己沒有接種疫苗而產生恐懼,這些都是孩子復課初期常見的擔心問題。
正面角度紓解問題
當孩子出現以上三種心理狀況時,作為家長可以伸出援手,幫助孩子安然度過這個復課的過度期。
針對孩子的上課生理時鐘問題,家長要明白孩子通常需要四至六日時間來調節正常的生理時鐘,所以家長可以在他們上學前的日子調校他們的作息時間,讓他們習慣上學時的作息和起床時間。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有復課的心理準備,例如與他們一起準備校服、文具、執書包、檢查手冊和功課等,以及瀏覽學校的網頁看看學校在復課日的安排等,令他們加快適應。家長亦可以讓孩子透過電話或其他社交網絡與其他同學傾談及傾訴自己擔心的問題等,從而令他們有紓發情緒和壓力的渠道。家長亦不妨在復課之日煮一頓孩子喜歡吃的早餐,一起吃早餐後再送他們上學,令孩子感受到父母支持和陪伴他們迎接復課的日子。
在疫情下開拓了網上授課的新學習模式,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可能學少了知識,當復課後便不斷壓迫孩子追趕學業進度,其實家長的說話會令孩子覺得緊張和產生壓力從而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家長先要放鬆自己、放慢腳步,不要急於要孩子追趕課程進度;如果孩子的學業壓力是源於自己,家長要多聆聽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情況後再與孩子傾談解決的方法,又或引發他們去思考都是一個疏導學業壓力的方法。
對於孩子擔心回校上課後可能會受到感染的問題,家長可以先聆聽他們擔心的原因,然後向他們解釋可以做到及減低感染的方法,例如接種疫苗、戴好口罩、勤洗手、平時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多喝水及多休息等,從而減少焦慮。當然家長亦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做好防疫措施,令孩子信服。孩子會透過老師、同學或其他外來接受關於接種疫苗的資訊,可能令他們一知半解,所以家長要向他們傳遞正面和正確的訊息,並用孩子明白的說話向他們解釋,以釋除疑慮。
總括而言,孩子在復課初期出現一些適應上的心理狀況實屬正常,家長毋須過份擔心,只要運用適當和正面的方法,便可以與他們一起度過復課的適應期,保持良好親子關係。
以上資料由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提供
©2022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