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懷孕的時候,她們體內的雌激素、黃體酮及催乳素均會急升,令母體轉化成適合胚胎生長的環境,所以懷孕期間的婦女身體會出現一些變化,導致身體不適,但多是正常現象,各位準媽媽不需要過於擔心。以下剖析孕婦在懷孕初期、中期及後期常見的六種身體不適現象,以及處理方法供各位孕婦作好準備。
懷孕初期 孕吐及便秘
婦女在懷孕初期,身體出現的不適徵狀都屬短暫性,應該盡量避免服用藥物,因為某些藥物有可能令胎兒發育畸型,所以必須經醫生處方才可服用。
這段時期的婦女最常出現嘔吐的現象,只要改變飲食習慣便可以改善,例如:少吃多餐,選擇較乾身的食物 (包括:麵包、餅乾、低脂食物、飯及麵等),避免吃煎炸、肥膩、蒜頭或其他含香料的食物或飲咖啡;如出現嚴重嘔吐,可引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若有以下症狀,須立刻求診,接受適當的治理:
‧ 2 4 小時內無法進食
‧ 體重下降
‧ 小便呈深色或8小時以上無小便
‧ 感覺虛弱、嚴重不適、暈眩、神智不清、抽筋
‧ 腹痛、發燒、吐血
另外,一至四成的孕婦會出現便秘,主要是因為黃體酮賀爾蒙令腸道的平滑肌鬆弛及減低腸道的正常蠕動,加上腸道細胞會比平時吸收更多水份,所以引致便秘。孕婦可以進食較多纖維豐富的食物,例如:全麥麵包、蔬菜、水果及豆類,以及每日飲8至12杯流質飲品 (包括:暖水、熱水、湯或牛奶等),並維持做適量的運動,例如:散步或游泳等,以改善便秘問題,切記不要亂服瀉藥。
懷孕中期 妊娠紋及腰背痛
一些孕婦在懷孕中期會感到其他身體不適的現象。隨着胎兒的成長,孕婦的子宮和胎兒的重量會逐漸增加,而孕婦的脊骨盆骨所受的壓力亦會漸漸增加,引致腰酸背痛。孕婦想紓緩這些情況,平日可以穿着舒適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注意日常生活的姿勢,例如:站立或坐下要保持脊骨挺直,睡覺時可以側臥,並用小枕頭墊着腰部;孕婦做適量的產前運動,亦有助減少腰脊及盆骨酸痛情況。
另外,最受孕婦困擾的可算是妊娠紋,最常見的是在腹部、大腿及乳房的皮膚出現,隨着胎兒的成長,由最初的粉紅色變成淺紫色的肚紋;生產後,這些妊娠紋會漸漸變成白色,但未必能完全消褪。要減少出現妊娠紋,孕婦可以在皮膚上塗上潤膚油或橄欖油,保持皮膚滋潤;孕婦產後可以做一些產後運動,有助收緊腹部皮膚。
懷孕後期 水腫及尿頻
孕婦在懷孕期間急增的雌激素令體內的水份增加,由於地心吸力的原因,水份會積聚在腳踝,所以有八成的孕婦會腳腫。不過,孕婦生產後,隨着體內的雌激素回復到正常的水平,體內的積水很快便會減退。孕婦要消除腳腫,可以穿着比未懷孕時尺碼較大及舒適的鞋子;孕婦坐下時可以用矮櫈托高雙腳,睡覺時用枕頭將雙腳墊高;但切忌服用去水腫的藥物,以免令血壓下降,減低胎盤的血量供應,影響胎兒吸取氧份及營養。
由於懷孕期母體內的腎臟血流量是正常的一倍半,加上黃體酮荷爾蒙令輸尿管的平滑肌鬆弛,引致孕婦尿頻。加上,在懷孕後期,孕婦的子宮會愈來愈大,令膀胱的容量減少,所以孕婦很快會有尿意。但孕婦不要避免尿頻而減少飲水或進食流質的食物,因為身體缺乏水份便會增加患尿道炎的機會;如出現尿道炎的徵狀,例如:小便赤痛或小便有血等,便要及早看醫生作診治。
資料提供: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