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管教孩子竅門

管教孩子竅門收藏

管教孩子竅門分享

品格管教 | 1至2歲,2至3歲,3至6歲

資深註冊社工Jody提供

管教孩子竅門

16.07.2018

許多時候,當父母管教孩子出現挫敗,矛頭便會不期然地直指孩子本身的問題 ~ 「曳」!然而,父母若肯稍為靜下來三思,就不難發覺到,父母管教的方法,可能是引發孩子不當行為的原因!

 

孩子經常出現不當行為,可能是父母沒意識到自己添加了「催化劑」:

 

1 管教未能因時制宜

父母有時會有個錯覺:「管教非嚴即縱」。孩子一旦頑皮起來,父母只管聲嘶力竭地呼喝責打,或是用 「氹」、利誘、放任……等方式,要他即時停止不當行為。可是,管教必須顧及孩子的成長特性和需要、本身的性格特質及當時的環境情況,才作出適合的管教調節,而非父母為求一時耳根清靜,惡形惡相的責難或是「買他怕」!管教不是兩極化,只管嚴或縱的話,許多時候只會加遽孩子不當行為的持續發生。

 

 

2 父母管教上的矛盾

父母在管教原則上,有時會不經意地左搖右擺,每每令到孩子無所適從,或是見機取利!例如:父母常聲稱「吃糖無益會爛牙」,但轉頭卻又道:「你乖,我就獎你吃糖!」,又或者父母明知道電子奶咀 ~ 手提電話 ~ 用來安撫孩子的壞處多多,卻又經常跟孩子說:「你坐定食飯,我就給你玩電話!」孩子是聰明的,他慢慢就會拿掐到父母的矛盾位,就可以乘虛而入!

 

 

3 管教假手於人

都市父母們為口奔馳,所以,他們會不自覺地把孩子的照顧和管教重任,轉交外傭、祖父母或課託導師!當然,若然第三者管教得力,表面上父母可安然放心,但自削父母權威卻正正在此。加上第三者處理得宜的話,孩子傾側於對方,那麼父母就不可埋怨:「孩子要佢,唔要我!」若然孩子常處於第三者和父母的管教夾縫中,無所適從,都會引致孩子不當行為的出現!

 

4 親子情緒互相牽動

父母平日面對工作和生活壓力,如果未能適當處理,孩子就會容易成為父母情緒的出口位!例如:孩子打翻水杯,父母破口大罵,孩子被罵嚎啕大哭,父母火上加油,孩子隨即大發脾氣扔玩具!要知道情緒是經過觸動而引發,而且互相牽動,尤其是對血緣和情感關係緊密的人之間!

 

 

 

假如孩子出現不當行為,父母在實質處理上的建議:

 

1 停一停,想一想

 

除非孩子的不當行為,有即時的傷害和危險,否則,父母容讓自己稍停下來,想一想才回應!例如:孩子扭買玩具,父母停下來想想 ~ 「屋企都冇乜玩具,加上今日又係佢生日,玩具又唔貴,好!就買給佢啦!」又或者「屋企啲玩具多到冇掟擺,有啲連盒都未拆,而且佢成日同啲同學炫耀!加上我話過今日只係出嚟行街唔買嘢,我必須言行一致,唔可以動搖立場嘅!」勿小窺這片刻的思考沉澱,它絕對能左右管教的效果,究竟是正還是負!

 

2 言行必須合一

 

孩子看父母行為多於聆聽父母說話。假如孩子玩完玩具不肯收拾,父母這邊廂氣憤地罵孩子:「玩完唔執,你以後唔准玩呀!」但那邊廂,父母的雙手正忙於替他收拾玩具。看在聰明孩子的眼裡,只會相信眼見父母的行為,甚多於他們的說話!

 

3 提出可接受方式

 

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若父母不斷重覆論述,孩子不但沒法減弭有關行為,反之會刻鑄腦海中導致行為反覆出現。例如:「我叫你好多次,唔好打細佬,你次次都打佢,你係咪真係咁曳,一定要打細佬至開心?」父母說話上的「不要打弟弟」,因為不斷重覆,反而令孩子腦中出現「打弟弟」的提示!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制止孩子攻擊弟弟行為的同時,應加強教導代替打弟弟的做法:「我知細佬攞咗你件玩具唔開心,但你唔可以以打人,細佬會受傷架!你可以用另外一件玩具比佢玩,或者你叫媽媽幫你評理…!」

 

4 親自處理

 

無論父母覺得自己無能力,或是順口溜,都常慣性地利用第三者向孩子施壓,意圖令孩子知所警醒或是收歛。例如:「你再曳我叫警察來捉你!」、「你唔聽話,今晚等爸爸返嚟罰你!」、「你百厭吖,我聽日講比陳老師知!」、「嗱!曳吖!李姑娘鬧嘞!」……父母此舉只會進一步令孩子無畏父母權威,反而傾側於「第三者」的恫嚇威力。孩子出現不當行為,還是由父母親力親為處理來得正確和實際!

 

5 管教堅定和忍心

 

雖然沒有一個父母想孩子不開心,但亦不可能保證孩子無時無刻都會開心!「經一事,長一智」,孩子正面成長,不是單憑父母絮絮不休地提醒或責難,「經歷」,才會讓孩子學到正確的好行為。例如:孩子扭計不吃飯,父母提醒過後,就要忍心一點,讓孩子經驗直接的後果 ~ 肚餓 ~「如果你而家唔過嚟坐定食飯,我哋食完收拾好,就算你一陣肚餓,都唔會有嘢食架嘞!」父母堅定原則,縱然孩子此刻不開心,但父母稍為忍心一點,孩子才能在肚餓的經驗中學叻!

 

6 將不當行為和孩子個人分別出來

 

「你唔執玩具,媽媽唔錫你!」「你打人,媽媽唔要你!」……父母將孩子的不當行為綑綁著對孩子的愛,這樣是不當的。父母不接納的,是孩子做得不好的行為,而非孩子這個人。若然孩子在成長中不斷收到「我唔要你」的訊息而動搖了他安全感的話,常見的是,他會透過情緒行為來表示不安感覺。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倒不如將不當行為和孩子個人分開來處理:「媽媽唔要你打細佬,細佬會受傷架!如果你唔開心,可以講比我知。媽媽係錫你嘅!」

 

小結

明白到父母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有時實在沒有空間能夠跟孩子在管教上拉据,所以在不知不覺間,便套用了一些自以為是最快捷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然而出來的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管教是需要父母的耐性和思考,亦是一種選擇 ~ 長痛還是短痛?如是前者,這刻孩子滿足開心,父母不用煩惱或尴尬,縱使是不當行為,將來至算!若是後者,這刻孩子得不到他所要的,父母處理上亦費心力,但當刻即時處理,以免日後手尾長!那麼,父母會如何抉擇呢?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資深註冊社工Jody提供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