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莫生氣    處理小朋友做功課    要適當放手和讚賞

莫生氣    處理小朋友做功課    要適當放手和讚賞收藏

莫生氣    處理小朋友做功課    要適當放手和讚賞分享

家庭關係 | 2至3歲,3至6歲

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KaKa)提供

莫生氣 處理小朋友做功課 要適當放手和讚賞

27.11.2023

小朋友都必須經歷做功課的過程,做得好,自然帶來成功感;但若果每每被父母或老師批評,當然會感到不悅和挫敗;這個過程中,很多時父母都會與幼兒互相角力,無形中破壞了親子關係。以下三種類型的父母處理小朋友做功課的方法各異,你是否屬於其中一份子?

 

第一類:操控嚴謹型

這類型的父母常擔心子女的功課有錯漏,甚或擔心子女的家課表現影響學校對他們的印象,所以希望於家中及早幫子女糾正父母不滿意的功課表現,將家課的對錯責任放於親子關係中。於是,在處理小朋友的功課上介入比較多,著意留心子女做錯的位置,或會意圖擦掉不滿意的字或答案,要求他們重寫。父母很容易以過高的水平判斷子女的功課,令子女感到挫敗而漸漸失去做功課的信心。久而久之,子女很可能因長期達不到家長要求而感到挫敗,自信心下降,甚至抗拒做功課。 

這類型的父母對子女較為操控,希望子女能避開失敗,可惜過份保護及介入,正正更容易令小朋友失去信心,不懂如何面對挫敗。因此,這類型的父母要留意自己是否已過度介入。

 

 

第二類:放任自由型

這類型的父母將功課全權交給小朋友自己負責,不會刻意提醒他們更正,功課只交給老師批改。當然前題是,父母也能接受子女的家課可能出現錯漏,當家課很多錯漏時,家長會回應:「是你自己做的,你睇下錯了什麼,要不要改正?」

這類型的父母讓小朋友學習經歷和嘗試得失,並承擔後果,所以會較為放鬆,有較多自由度。小朋友經歷了做錯或沒有做功課的結果,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做,慢慢建立起解難能力及責任感。但如果父母過份放任,不作支援,有機會難以察覺子女遇上困擾。因此,這類型的父母亦應定時了解子女的家課情況,引導子女探討如何面對,提供空間讓子女構想處理方案。

 

 

 

第三類:獎勵提點型

這類型的父母會採用獎勵及引導的方法。子女完成功課後,父母在小朋友寫得好的字體或答案上貼上星星貼紙,或加以稱讚;過程中亦會提示小朋友哪些字寫得不好,讓他們選擇是否需要重寫,如孩子覺得不需要,便可交功課予老師。

這類型的父母不會只著重子女錯漏的地方,亦同時著重欣賞子女,以增加小朋友的信心及內在動力,同時子女有自由度選擇是否更改功課,顯示出父母對子女的尊重,逐步建立孩子的自尊感。另外,父母給予子女選擇是否糾正家課的空間,能讓孩子承擔後果,建立責任感。但要留意的是,欣賞及糾正都以父母出發,因此,父母的期望及要求很影響果效,即父母認為做得好或指正的地方,不代表小朋友認同。

 

第四類:欣賞自主型

這類型的父母會鼓勵子女自我欣賞完成的家課,先稱讚做得好的地方,再作一次全面的檢視,如果子女認為家課沒有更改,便完成功課了。即小朋友做完功課後,由他們自己進行讚賞,「打星」或貼貼紙,及後再自行檢視其餘內容,如沒有需要更改,便交予學校批改。

這類型的父母著重想培養子女自我欣賞的能力、做功課的內在動力及責任感,長年累月下,子女會更有自信心、責任感及解難能力面對生活上不同範疇的事情。

 

 

不同的功課類型及子女的能力,都會影響父母如何選取角色定位。例如﹕幼稚園的家課較為簡單,如父母想建立孩子的責任感及自我欣賞能力,可由幼兒開始,多以「欣賞自主型」來處理子女家課﹔小學的家課較難,子女需要父母的支援較多,父母可能多以「獎勵提點型」來處理家課﹔如子女已經是中學生,獨立及自主性較強,父母的知識上有時甚至未必能支援子女,父母可以多考慮以「放任自由型」來處理家課。因此,沒有一個型格是絕對的對或錯,而是父母對子女的發展、情緒、能力的掌握,以及父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對於管教子女的角色位置及重點,這樣父母便能於不同孩子年歲及情況找到出路,明白有些心態要轉變、有些想法要放下、有些方法要調整。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提供

 

© 2023 Healthy Seed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