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處理不當行為       宜分析前因後果

處理不當行為       宜分析前因後果收藏

處理不當行為       宜分析前因後果分享

品格管教 | 1至2歲,2至3歲,3至6歲

處理不當行為 宜分析前因後果

21.10.2022

《超級奶爸1》已播到第七集的小主角啤啤每次吃飯和進行一些自理行為時都要看着手機,否則便會發脾氣,以致媽媽每次都要作出妥協,慢慢形成一種行為模式。透過「ABC行為分析法」分析行為的「前因」和「後果」,讓媽媽得以了解及掌握如何改變啤啤出現飯餐不當行為的重要線索,並堅持地運用適切後果的管教技巧來處理,最後效果理想。

 

 

 

 

第七集的小主角是兩歲大的啤啤,自十個月開始便手機不離手,每日三餐,就連其他的自理行為都要看着手機才可以進行,情況實在嚴重,令媽媽大傷腦筋。其實媽媽之前都有嘗試過不用手機,但因運用幾次未見成效,而身邊亦有不同管教方法的意見,讓媽媽難以堅持而放棄。但媽媽在我們的協助及鼓勵下,明白到除了考慮小朋友的營養外,建立良好的自理行為習慣,亦是非常重要。於是,媽媽決心堅持一套方法去改變。

我們教授媽媽運用「ABC行為分析法」,了解「前因」及「後果」,以改善啤啤飯餐的不當行為。在啤啤的個案中,我們發現「前因」是啤啤要食飯時,媽媽便會自動自覺取出電話,「後果」是每次當他停止咬飯,媽媽便會停止手機,以換取他繼續食飯的動力,於是啤啤慢慢地形成每次吃飯都要手機的行為模式。

很深刻第一次介入時,我們要啤啤承擔沒有食晚餐的後果,當天晚上到隔天早上我電話收到百幾條訊息,內容大部分是兩夫妻很擔心啤啤會肚餓、錄影了啤啤沒有精神的影片……幸好兩夫婦堅持到第二天正餐,餓了一夜的啤啤聞到飯香,自動自覺坐好食飯。還深刻記得啤啤自己食飯時,媽媽在旁看著一邊哽咽,好感動啤啤會自己食飯,在廚房的我看在眼裡也很激動﹗媽媽堅持不用手機,同時運用「預早協定」及「自食其果」的方法,最終令啤啤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都可以自己吃飯。

事實上,當小朋友重覆地出現不當行為,父母可以透過分析行為的前後因素,找到出路。有時父母透過增加觀察及自我反思,可以檢視及修正現時處理小朋友不當行為的方法,有效針對處理頻發不當行為。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KaKa)提供

 

© 2017 Healthy Seed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