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型別高達六十多種,每一種感染臨床表現可能都不一樣。「手足口病」是比較眾所皆知的症狀(手、腳和口腔內都有水泡或皮疹),而「泡疹性咽峽炎」則只有口腔內有水泡或潰瘍,手腳則無。另外,有些腸病毒只會造成發燒與皮疹,或者突然發生頭疼與嘔吐的無菌性腦膜炎,因此,不見得每個腸病毒感染的孩童,都有典型的「手足口症」。
通常在夏季和初秋,大多數的病例發生在嬰兒和兒童,特別是年齡於5歲以下,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便、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針對症狀的支緩性療法(如退燒、止咳、靜脈液体輸入等)。腸病毒大部分都不可怕,目前只有腸病毒71型是引起嚴重症狀機率較高的一型,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病童可能因為口腔疼痛導致不願意進食,這時候家長可提供一些冰涼的軟質食物,如冰淇淋、布丁等等。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只有勤洗手,而且要用肥皂沖水搓洗。乾洗手液對腸病毒效果不佳(乾洗手液對流感病毒才有效)。兒童玩具(尤其是絨毛玩具)是傳播媒介之一,要經常清洗消毒。幼童之照顧者(如保母、爸爸媽媽)與接觸者也應洗手,以免自己成為媒介傳播給其他小孩。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