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BB好似有小腸氣,是否指臍疝?
臍疝包括先天性臍疝和後天性臍疝。 先天性臍疝是指小嬰兒在剪斷臍帶之後,肚臍處的腹壁有缺損, 當激烈哭泣時,一部分腸管或大網膜會由此處向腹外突出, 這就是小兒臍疝.
小兒臍疝通常可自行閉合, 三分之二的臍疝氣小孩子在一歲前就會閉合。臍疝氣的缺口在1cm 以內者,通常在二歲前幾乎閉合。若缺口在2cm以上則很少自行閉 合,須以手術修補,最佳的手術時機是二到五歲。
除臍疝外,亦有腹股溝疝。因胎兒在母體時期, 腹腔與腹股溝的管道未關閉所致,這條管道正式的名稱叫做「 腹膜鞘狀突」,俗稱「疝氣袋」。當疝氣袋口徑小時, 腹腔內的水會掉入陰囊,形成陰囊水腫;當口徑大時, 腹腔內的腸子會掉入陰囊或腹股溝,而形成疝氣。
無論是何種類的小腸氣,請帶BB去醫生處確診並跟進。
護理需知:
1 - 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 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2 - 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 孩子大便乾硬時,應讓他多喝水和多食蔬果,避免便秘。
3 - 若小朋友咳嗽後而父母發覺輕推突出的疝返回原位有困難時, 便應立即求醫診治。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