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中,有不法雞農會在雞翼雞頸以及雞腋下等位置注射人造激素,催生雞肉謀取暴利。傳說中進食這些部位,會攝取殘餘人造激素,嚴重甚至或引致小朋友早熟。
據新界養雞同業會監事長接受訪問時說,其實香港曾有使用激素的例子。但政府多年前早已禁止雞農使用激素,違例使用會引致吊銷牌照。
近年來,市售的雞隻除了標榜「無激素」外,還有「純自然」、「走地」、「無抗生素」、「穀物飼養」、「不含動物副產品飼料」等等。其實,加拿大食品檢驗署(CFIA)在執行食品藥物管理條例(FDA),以及食品包裝及標籤條例(CPLA)時,規定在肉類和禽類包裝上,要有明確和正確的標籤,所以才會見到有許多不同的雞隻「種類」。
從加拿大雞農協會網站得知,加拿大出產的肉雞(不是用以生蛋的雞隻),大多數都應該是「走地雞」,意即是該類雞隻不是困在籠内飼養的,牠們可以在一個有溫度調節的養雞場內自由走動;飼料包括88%的穀類,加上其他的蛋白質和類,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添加現例列明的抗生素,目的是預防雞隻有壞死性腸胃炎或互相傳染,亦規定用抗生素後要等日期滿後,待抗生素從鷄隻體內排出,才可在市場銷售。
媽媽若有擔心,請購買時認清來源生產地,看清楚標籤才購買,鷄肉供應的蛋白質對兒童發育成長亦大有裨益呢。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