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大的嬰兒還停留在,嬰兒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的《依附關係》。所以嬰兒看見照顧者如媽媽、姨媽等他們會感到開心及安心, 有安全感,但當離開他們時就會不安、哭鬧、發脾氣等;出現一系列的分離焦慮症狀(Separation anxiety)。由於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理解什麼是《依附關係》,他們認為媽媽、姨媽離開他們的視線就等如消失。這些都是嬰兒自然發展過程, 到了嬰兒進入1-2歲時他們的分離焦慮更加明顯,但當他們慢慢地踏入認知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在動作、語言及理解的能力慢慢提高,他們的分離焦慮就會慢慢減少。
作為父母應該幫他們在這自然發展過程中慢慢地改變及有正面的教育,減低他們將來出現真正的分離焦慮的機會,使他們身心靈發展良好及正面。
《父母們應該注意》
1. 在嬰兒的早期,嬰兒沒有與父母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如父母過早對嬰兒過分嚴格,不抱嬰兒,長時間嬰兒託管等。由於嬰兒早在4個月前已經出現依附關係,而嬰兒期的分離焦慮是他們自然發展過程。當他們進入幼兒期,心智慢慢地建立起來,分離焦慮就會慢慢減少。所以父母請你們慢慢等候他們慢慢的長大,不要太過急於改變他們。
2. 嬰兒期的分離焦慮是自然的發展過程,但是父母也不應該太過保護嬰兒;如不停地抱著睡覺、當他們哭鬧時父母也出現不知所措等。使他們無法獨立及更依賴父母。
3. 父母也出現分離焦慮,當與嬰兒分離時,父母也出現煩躁不安,這樣嬰兒就會感受到,更加加大他們的分離情緒。
《怎樣教導嬰兒正確的分離情緒》
1. 多抱、多撫摸嬰兒
因為撫摸嬰兒通過觸覺去安撫嬰兒的情緒。同時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使嬰兒也感受到父母給她的安全感。
2. 在4-6個月,與嬰兒玩躲貓貓
使他們建立一個良好的觀念,就是如果媽媽、姨媽消失后他們可以從他們的視線再出現。使他們建立良好的心智。不妨多加一起玩樂,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玩樂的過程中當然要注意安全及窒息,不要給太大的物件過於覆蓋嬰兒的頭面部。
3. 慢慢演習分離
在嬰兒熟悉的環境中慢慢地教導他們分離的情緒,如媽媽要去廁所,媽媽要沖涼你同爸爸,爺爺嫲嫲玩一會先等。但是每次應該記得出現在嬰兒視線中,使他們知道分離后可以再見到媽媽、姨媽等。從後時間慢慢延遲,如告訴嬰兒,媽媽去買餸,等下回來,你先同爸爸,爺爺或嫲嫲玩一會先。頭幾次可以帶他們一些小玩具,回來時問他們有無乖,再作獎勵等。當嬰兒較大時,避免不告而別,告訴他們在一定時間回來及如果有乖可以適當獎勵等。
4. 鼓勵較大的嬰兒勇於探索
多加鼓勵較大的嬰兒勇於學習求知等。嘗試鼓勵他們自己通過嘗試去學習。失敗了加以鼓勵及安慰,告訴他們可以再來。爸爸媽媽支持你,爸爸媽媽與你一起嘗試等。不要過於擔心嬰兒會跌倒,整親等。
5. 閱讀一些有關分離情緒的書本
通過書本故事告訴較大的嬰兒,爸爸媽媽要上班,你在家要像故事中的小朋友一樣乖聽爺爺嫲嫲,婆婆公公話。 爸爸媽媽回來就會有獎勵,如同他們一起去公園玩等。使他們知道分離是不開心,但是爸爸媽媽會回來的。慢慢的建立良好的分離情緒。
6. 如較大的兒童出現更嚴重的分離焦慮,如失眠、發惡夢、情緒不安等,父母就應該多加留意及早找有關醫護人員及早治療。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