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手指放入口是BB一個本能行為,胎兒早在第18周已經識將手指放入口。對於嬰兒,『啜』 是生存第一重要的能力,因為他們進食是靠啜的方式,而身體各部分中,最容易放入口的就是手指。
到半歲至一歲半期間,小朋友慢慢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期間難免有焦慮的感覺。在這過渡期間,很多時孩子會利用一些物件,為自己提供安全感,最常見的是手指,或者一張柔軟的毛氈。但隨著年紀長大心智成熟,大部分孩子能夠從其他方面得到安全感,當獨立自信的感覺鞏固,便不需要靠手指或者毛氈來紓緩情緒。超過一半的小朋友,啜手指的行為會在1至2歲期間停止。
除了焦慮感外,孩子還有機會因為悶而作出 啜手指 或咬指甲的行為。幼兒的腦袋急速成長,智能發展很快,透過接觸各種新的事物,滿足智能需要。如果智能需要不被滿足,便產生沉悶的情緒。家長要是沒時間陪小孩,缺乏互動,他們覺得悶,便會寄情於啜手指。小朋友缺乏安全感,若認為父母對他的關懷不足,亦可能以咬手指來吸引大人注意。
家長試觀察小朋友是否在獨處時,例如看電視時,會有啜手指行為,而跟家人一齊玩耍時,啜手指行為減少呢?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何寶琪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