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咬」有癢的感覺, 是因蚊子放出甲酸,而體內的免疫系統會釋出一種稱為組織胺(histamine)的蛋白質以對抗這外來物質,因此引發了叮咬部位的過敏反應,造成叮咬處周圍組織的腫脹。簡易止癢法,可用冷水沖泡癢處約五至十分鐘,或用冰塊隔毛巾敷在被蚊蟲叮咬的部位。不要自己亂塗抹藥膏,反而容易引起過敏問題。如出現持續紅腫或流膿的情況,可以是因為出現了繼發性的感染,因儘早到醫生處求診。
基本防蚊措施
•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 在無空調 的房間裏設置防蚊網或蚊帳;
• 避免在叢林逗留;及
•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 在蚊子活躍時段(如黎明及黃昏),應盡量留在室內。
選用防蚊用品
•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列出三款有效成份,包括避蚊胺(DEET) 、IR3535和派卡瑞丁(Picaridin)。三種成份都適合用於孕婦及六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
• IR3535跟避蚊胺一樣,都是合成的化合物。此外香茅油或其他從植物提煉出來的油類,它們的效用與低濃度的避蚊胺差不多,但不適用於三歲以下的兒童。
•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要使用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應採取其他的防蚊措施,以防止蚊蟲叮咬。
• 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應盡量使用較低濃度(上限 10%)的避蚊胺,走珠式塗劑較噴霧劑合適。
• 如要使用噴霧昆蟲驅避劑,就不要讓兒童處理或自行塗抹昆蟲驅避劑。成人應先將昆蟲驅避劑塗抹於自己雙手,然後才塗抹在兒童身上。
• 避免塗抹於兒童的手上或眼/口部周圍、傷口或敏感的皮膚。
• 如要補充,應盡量在衣服上塗抹。
• 兒童回到室內後,應洗澡或洗淨曾塗上昆蟲驅避劑的皮膚。
• 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 依照標籤說明及安全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是沒有害的。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避蚊胺產品可能引起皮疹。個別人士在使用含有高濃度避蚊胺的產品或接觸過量避蚊胺後會引致皮疹、水泡、及令皮膚及黏膜受刺激 。
• 市面上有一些有機或含天然成份如香茅油、檸檬桉、藍膠桉的防蚊產品,但這些產品在防蚊功效的科研實證則較少,所以成效很難一概而論。如家長想選用,請依照有關標籤說明及安全法則使用。
• 至於蚊貼或蚊帶只能防護部份皮膚位置,不及蚊怕水能均勻發揮功效。
以上部分資料參考來源: 衛生防護中心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