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家長面對孩子吃飯的情況感到困擾。
從家長以上的提問得悉孩子為求飲奶會持續哭鬧,家長要明白如果孩子每次哭鬧就可以換來飲奶,這樣其實只會強化孩子哭鬧的行為,甚至令孩子誤以為哭鬧就能夠得到想要的東西。加上,若孩子知道每次飯後都可以飲奶,飯餐自然只會吃很小的分量,甚至不吃。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嘗試於飯餐前與孩子進行預早協定,例如:如果你能夠完成半碗飯,飯後便有奶作獎勵;若然完全不了便沒有奶。家長要緊記若孩子沒有做到預早協定的要求,即時孩子哭鬧也要保持堅定的管教原則,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
家長提到孩子用手食飯的情況,家長要明白孩子年紀還小,手指的小肌肉尚在發展中,因此手握匙羹的技巧還需要慢慢學習,鼓勵家長慢慢培養孩子用餐具的習慣,當孩子自己用匙羹進餐時多加讚賞,例如:你自己用匙羹食飯,做得好好!
家長在文中又提及孩子午睡及洗澡過後會有麵包作小點,建議家長可以嘗試把這個小點的時間也取消,若然擔心孩子肚餓,或可考慮提前晚飯的時間,家長要相信孩子其實有能力知道自己肚餓與否,當孩子感到肚餓時必定會進食。
最後,家長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增加孩子的食慾,包括:讓孩子參與購買食材的過程,帶孩子到街市或超級市場一同購買,讓孩子自己選擇想吃的食物;此外,顏色較鮮豔的食物也能吸引孩子的食慾,例如:三色椒,紅蘿蔔或粟米;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協助製作食物的過程,讓孩子協助洗米或進行簡單清洗蔬菜的任務。筆者鼓勵家長要慢慢嘗試不同的方法從而提升孩子的食慾,家長要加油呀!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關愷恩姑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