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孩子,是應該要戒日片了!當孩子控制膀胱肌肉發展成熟,感覺便意,就是他脫片如廁的時候。明白到大小便在孩子體內,形成他不舒服感覺,而有尿片的包裹下,心裡會感覺安全舒服。但孩子兩歲半,正正就是廁所訓練的時機。但沒有尿片底下而大小便自然從體內排出,亦需要一個過渡期。
如果想孩子逐步適應,父母可以在假日的日間,給孩子多飲水,然後每隔1-1½小時就跟孩子上一次廁所去小便,讓她慢慢累積成功的小經驗。而按孩子平日大便習慣,例如:早餐後,就讓她上廁所大便。縱使上廁所時沒有大小便,父母避免表露失望或責難,反而讚賞她嘗試坐廁所的好行為。
此外,在沒有尿片包裹下,孩子有便意,父母可以從她的行為表現察覺到,例如:突然站定、雙張微張、雙頰通紅、感覺用力但忍著…孩子可能是排便的訊號,父母就需要立即帶她如廁了。
若想孩子覺得大小便是件輕鬆平常的事,父母在她上廁所時,讚賞她的好行為:「嘩!妹妹好叻呀!識得自己疴小便!」,或是跟她談天說地:「咦,妹妹今日疴軟雪糕啊!係朱古力雪糕喎!」「妹妹坐廁所時,你估爸爸在公司正在做甚麼?」
若然孩子初時未適應而遺尿,父母毋須責難或立即跟她換褲,反而放鬆心情跟她說:「啊!妹妹遺尿囉!下次要小便,快快告訴媽媽啊!」讓孩子感覺片時褲子濕漉漉,不舒服的感覺後,才跟她清潔和換褲。若孩子遺尿而遭責罵,她只會覺得大小便是一件羞恥的事,就更抗拒上廁所而依賴尿片。
父母可以透過圖書,教導孩子如廁的習慣和衛生,同時,媽媽可以在自己上廁所時,讓孩子旁觀,令她明白到大小便是件平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孩子愛模仿做大人的事,囡囡見媽媽上廁所,她亦會有股衝動去仿傚。
至於父母用電子產品誘導孩子去廁所,是極為不智的做法,一來若孩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會令她為了玩ipad,而欺騙父母自己要上廁所的需要,而且孩子在坐廁所時專心玩ipad,反而忘了自己真正的生理需要 – 大/小便,長此下去,她會出現上廁所太長時間,而影響膀胱(小便)和直腸/肛門(大便)的運作,尤其是大便的情況更甚。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中心教育主任 (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