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y Seed
小朋友溫書情況

3至6歲

Healthy Seed收藏

分享

Healthy Seed

Teresa

你好: 這位小朋友叫他溫書、寫字,就會開始發脾氣,當開始發脾氣就會用說話駡人、甚至會找人打,不論媽媽或哥哥他都會出手,還會把身邊的東西亂掉,到最後所有溫書、寫字都沒有做過,每日情況都是這樣,所以令他媽媽很頭痛,這情況應如何處理?謝謝你們能幫忙

小朋友溫書情況

admin

解答日期:30.07.2019

因為問題上沒有顯示孩子的具體年齡 -- 如果孩子只有三歲以下,因為小肌肉及腕力控制未臻成熟,所以不鼓勵過早要求他執筆寫字;如果孩子已經四、五歲,他慢慢學習寫字,是可以接受的。

根據父母形容,孩子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就會大發脾氣,可能他正用情緒方式去告訴身的人,他不喜歡做那些事。這樣,父母就需要想想,如何令孩子喜歡做那些事了,至少他不討厭去做。例如:做功課,如果功課帶給孩子的是了無生氣的納悶,長時間的磨蹭,一面做,一面錯,加上旁人不斷催促,甚至責難,功課 — 實難以跟開心、滿足…沾上邊!

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考慮給孩子安排每天的定時作息時間表,當中內容包括:放學後休息、做功課、自由時間、吃飯、洗澡、溫習、親子時間等。而在做功課那個時段編排上,時間不宜過長,甚至要分小段進行,中間亦須給與小休時間,例如:20分鐘功課 -〉5分鐘小休 -〉20分鐘功課…。孩子在處理功課時,父母可以嘗試放手,讓他自行決定先做那一份,當完成功課後,再交由父母檢查,看看有那部分可能出現紕漏。當然,在功課時段,父母避免做「稻草人」來陪伴在側,甚或不斷給他提點、催促、責難。

至於推動孩子對做功課產生正面愉快的感覺,父母可以跟孩子來個鬥快比賽 – 看看孩子寫這篇中文字快,還是媽媽在廚房洗菜比他快。此外,父母可以給孩子眼前吊一根紅蘿蔔 – 如果孩子自行完成功課,一會兒的自由時間可加10分鐘,或是晚上親子故事時間,可以加添多一個故事。若然孩子在嬉玩得興高采烈或是疲憊不堪時,父母要求他去做功課,他實難以從命。況且,父母多留意孩子的好表現,縱使是微不足道,父母給他的欣賞和稱讚,亦是推動他完成功課的助力。

對於孩子情緒失控打入的情況,父母只須即時制止他,安置他在一個安全角落,讓他先行冷靜下來,此刻毋須絮絮不休地給他教訓。當孩子哭鬧完,父母才給他說道理也不遲。當然,發脾氣過後,孩子仍須去處理未完成的事。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中心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提供

附件檔案 12.5 MB

最新解答問題

Healthy 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