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藉著親子伴讀,讓孩子愛黏著父母在一起,從而建立緊密融和的親子關係,是無可厚非的。若每次父母都帶著沉重的使命 ~ 透過圖書去教導孩子良好品行,甚至每次都問,書中主角有甚麼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後警戒孩子 ~ 不要像主角那樣作壞行為 ~ 孩子只會感到父母在「指桑罵槐」,親子伴讀反而會變得不是味兒。
首先,父母要明白到親子伴讀,是父母與孩子親密開心的寶貴時間,父母藉著互動有趣的講故事方式,令到孩子在親子伴讀時,享受與父母一齊的快樂時光。孩子學到甚麼知識品格是次要,父母切忌本末倒置。
其次,孩子在選擇圖書上,有沒有參與,甚至決定的餘地?還是父母一廂情願地,為孩子選定親子伴讀的某個品格圖書?若然每次父母都為孩子安排就緒,他只要被動地要學習、被教導,可想像到,孩子的參與感和投入感自然大打折扣!
第三,就算是跟孩子閱讀某個品格圖書,父母是否只顧一味的教誨 ~ 你不應這樣,你不應那樣,還是讓孩子以一個第三者的形式,抽離一點去看故事 ~ 「那個孩子再三的說謊話:『狼來了!』,你估村民還會怎樣做呢?」父母要避免讓讓孩子感覺到,故事的主角是衝著他而來,甚至最後結局都不是令人欣喜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亦可以理解到,孩子為何會那麼抗拒閱讀這類圖書!
第四,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看圖書,活躍的孩子可能喜歡動態一些的活動,而不太喜歡靜態、坐著不動的看圖書。回應第一點,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 ~ 如果父母想拉近與孩子的關係,也犯不著只單一地要求孩子親子伴讀,父母也可以跟他玩遊戲、一齊購買日常用品等方式,去建立融和的親子關係。
最後,除了藉著圖書去教導孩子品格,父母亦可以運用小遊戲、情景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慢慢明白那些抽象難明的品格課題。當然與期絮絮不休的言教,父母的身教,平日看在孩子眼裡,耳濡目染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啊!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中心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姑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