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肚瀉一般是由飲食或者環境衛生引起,但亦可能會是其他疾病。建議家長先要仔細觀察並記錄你寶寶大便的性狀和次數,大便裡面有沒有粘液或血絲,此外,也要留意孩子還有沒有其他的身體毛病,比方說生長速度緩慢,容易得到感染性的疾病或出現皮疹等等。
不過,肚瀉病症並不是代表感染了腸病毒。其實腸病毒是病毒在腸胃道繁衍增生,與會造成上吐下瀉的腸胃炎不同。腸病毒繁殖後會隨著血液循換,跑到不同的器官就會呈現不同的症狀表現。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是無症狀的,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會自行痊癒。
由於五歲以下的小童較易感染腸病毒疾病,而備受關注的是腸病毒71型,它可引致的手足口病,也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由於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甚至死亡,家長就要留意。在香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亦有機會於十月至十二月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
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經由其糞便排放達數星期。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
感染病毒後一般 3-5 天,患者會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方式,絕大多 數患者會在發病後 7-10 天內自行痊癒。少數患者會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 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如發現有以上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就醫。
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預防方法,降低感染的機會。
1.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 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 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 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 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
7. 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以上提供的資料,只作參考用途!
以上資料由註冊護士整理,經香港大學名譽助理教授劉慧思醫生審批!